熱門關鍵詞:
熱門關鍵詞:
圓錐滾子軸承廠家-賽襄軸承網站資訊: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2016年是“十三五”的第一年。歲末年初,正是總結過去、規劃未來的時候。筆者認為,汽車零部件企業制定規劃,需要有自己的思路,要順應市場規律。
一、“十二五”零部件行業發展的五大特征
總結“十二五”期間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情況,共有五大特征。
1、持續快速增長,利潤壓力劇增。
“十二五”期間,我國汽車市場實現了繁榮發展,汽車零部件行業也隨之持續快速增長。據統計,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行業銷售收入從2010年的1.5萬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2.9萬億元,2015年預計將突破3萬億元。此外,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從2010年的413.64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646.17億美元。
不過,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尤其是近兩年汽車市場進入微增長的“新常態”后,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利潤壓力逐漸增大。據《中國汽車報》統計,2015年上半年94家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總銷售額為2011億元,同比增長4.59%;但總凈利潤僅為129.62億元,同比下滑42.11%。
這說明,雖然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十二五”期間發展速度很快,但是效益不好,掙錢不多,利潤率較低,發展過程艱難,經歷各種曲折。這是我國多數汽車零部件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一個核心問題。
2、外資長驅直入,自主頑強抗爭。
過去五年,外資汽車零部件企業在中國長驅直入,全面布局,不僅鞏固了給合資車企配套的地位,更在自主品牌整車升級過程中,憑借技術優勢成功上位,實現了全覆蓋,對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形成全面“圍剿”。
外資零部件企業能夠長驅直入,主要是因為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主導力不夠,其根本原因是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在汽車市場中不是主導力量。當然,我國商用車行業由自主品牌占主導地位,所以給卡車、客車配套的零部件企業主導力就強一些。但是,在最重要的乘用車行業,特別是轎車領域,我們沒有主導地位,所以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在轎車領域的配套能力和成長性相對就差一些。
3、民營企業活躍,國企發展滯后。
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國有汽車零部件企業最大的問題是過分依托于大的汽車集團,因為給大汽車集團配套相對比較容易、比較便捷、比較輕松,這就導致國有零部件供應商“躺”在自己的配套體系里,開拓、創新和改革的積極性不如民營企業。
這一點未來能否改變?我相信會改變。那么,改變的出路在哪里?我認為在于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零部件行業是一個完全競爭的行業,在汽車行業里零部件行業應率先實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但現在國有零部件公司改革還沒有走到這一步,所以內在創新動力不足,外在創新壓力不夠。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五中全會都提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汽車零部件企業應積極主動地進行改革和改制。實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能夠讓國有零部件供應商構建起內在的創新動力。激發內在創新動力最重要的途徑就是管理層持股,在這方面,上汽集團突破很大,已宣布要實行管理層持股制度。我認為汽車集團下屬的零部件公司更應該進行這樣的改革,上汽、一汽、東風、北汽下屬的零部件公司都應該進行大刀闊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一步邁出去之后對于零部件供應商是極大的推動,用個時髦詞就叫“供給側改革”。改革最關鍵的是增強企業活力,供給側的主體是企業,由企業創造供給,通過創新創造需求。這些年,國有企業改革進步不大,現在重提這個問題,就是要真正激活企業,讓優勢的企業快速健康地成長,讓劣勢的、不健康的企業平緩有序地退出。
4、關鍵技術有突破,創新能力仍不足。
“十二五”期間,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一些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比如浙江亞太的ABS、濰坊盛瑞的8AT、蘇州綠控的混合動力系統、遼寧新風的高壓共軌系統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8AT。2015年我國汽車變速器行業最大的突破當屬盛瑞8AT實現大批量生產,8AT的突破使我國自動變速器站在了高起點,占領了自主技術的最高點。目前市場上主流自動變速器是6AT,有報告顯示,美國未來10年的節能技術趨勢將從6AT、7AT向8AT轉化,而現在中國的民營企業已經研發出了8AT。目前盛瑞正在濰坊建設8AT產業園,明年其8AT產量將達到10萬臺,未來可能增長到30萬臺。
不過,取得突破的技術還是少數。當前,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創新能力仍然不足,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研發投入不高。據統計,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不足2%,遠低于7%~10%的世界先進水平。
據《中國汽車報》統計,2014年有83家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發布了研發支出的詳細數據。83家企業累計研發投入128.62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均值的3.88%,其中,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超過5%的企業有17家。應該說,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都是業內的佼佼者,還有許多中小零部件企業研發比例遠遠達不到這一均值,因此我國零部件企業創新投入水平還有待提高。
二、“十三五”仍需堅守三大基本規律
展望“十三五”,《中國制造2025》已經為汽車零部件行業描繪了發展路線圖,指出在智能制造的引領下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助力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型。汽車排放標準升級、燃油消耗限值標準加嚴,多項法規將推動汽車零部件技術向更節能、更環保、更高效的方向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將帶動電動汽車相關零部件產業的繁榮;“互聯網+”和電商的興起,將使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智能汽車領域以及售后市場大有作為。
可以預見,在“十三五”期間,互聯網+、智能制造、電動汽車等將成為汽車零部件行業關注的關鍵詞。在這樣的背景下,還有幾個詞正在流行:破壞、消亡、改寫、重構、重塑。我認為,這些詞不完全正確,我們要看汽車工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否發生變化。第一個規律是規模化。未來汽車工業還得走規模化道路,這是汽車工業和其他工業最大的區別,這就像對比汽車與航空衛星的數量一樣。汽車行業的客戶是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其最大特征是規模化、大眾化,是大眾化前提下的規模化經濟。現在,新的技術革命即將到來,零部件企業要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大眾化使用前提下的規模化規律還會不會起作用。
另外,汽車行業是使用先進技術、新技術最多的行業,好的技術同樣需要大投入。現在汽車行業有兩大機遇,第一個機遇是新能源汽車機遇,這需要往里投錢;第二個機遇是智能制造的機遇,而互聯網+、無人駕駛等技術儲備都需要投入巨資。所以說,汽車行業大投入的規律沒有變,汽車零部件企業一定要堅守這一規律。第三個規律是系統集成。在汽車行業,這一規律沒有變,零部件供應商一定要進入并參與到整車體系中創新才有未來。
我要評論: | |
內 容: |
(內容最多500個漢字,1000個字符) |
驗證碼: | 看不清?! |
共有-條評論【我要評論】